自主招生需“理性”思考

导语 现在高考不再以分数论英雄,自主招生这一形式在高考中开始占有重要比例不过在尝试自主招生的考试时也需要冷静的思考一下,而不能一味地想着自主招生能带来的好处。

  一直以来,人们喜欢用“自古华山一条道,万人争过独木桥”来形容高考。如今,这种状况已经在悄悄发生着变化。近几年来,高校自主选拔录取的改革试点打破了高考“唯分是从”的局面,成为部分高校录取的一种重要形式。由于自主招生试点的众多高校都在自主选拔中给出了优厚的条件,或者在投档录取时降分录取,或者把高考成绩只作为录取的参考,或者不通过高考提前录取……面对如此多的优惠,自主招生也吸引了越来越多老师和学生的关注。

  市一中高三(27)班的李派就比别的同学多了一分踏实——在北大自主招生中作为古筝特长生被给予高考投档录取下降50分的优惠条件。与李派一样享受到自主招生政策优惠的学生,今年市一中有49人,这个数字远远高于去年。

  拓展思维适应新高考

  新课改为高中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师的专业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教与学方式也发生了转变。教师根据不同学生发展需求和潜质,以学案定教案,先学后教,以教导学。学生可以利用相关课程资源进行课前预习,学生不再是利用单一的文本学习,而是综合利用领域场馆资源和网络资源进行学习,使事实知识、原理知识和技能知识、检索知识相结合,以广阔的视角和实践探究来了解知识产生、发展和应用的过程。

  谈起新课改,已通过自主招生考试、享受高考降30分录取的市一中高三(28)班学生李若男说,课堂上,老师非常注重互动教学与探究合作,并有意识地培养他们问题意识、质疑精神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比如物理课做测量牡丹江地区的重力加速度实验,我们自己利用合作探究的方法多次校正实验的误差,结果我们设计的方案比老师预想的多了3种。”

  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市一中有意识面向高一高二的学生每学期开展一次学科知识竞赛,高三就进行自主招生训练营活动,让学生从笔试到面试进行全面的适应,极大地拓展了学生的思维。

  较高的综合素质为自主招生增添砝码

  今年是我省新高考的第一年,也是最吸引高校的一年。从前只有北大、清华、人大等少数院校到我市高中来自主招生,今年还吸引了华中科技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等多所“985”、“211”工程中的名校,高中向高校推荐的面更广。而且,今年的加分幅度也远远高于往年,往年降分幅度只在5至20分之间,今年的政策更优惠,不仅降分幅度加大,而且人大、复旦还承诺通过自主招生的考生在投档录取时达重点线即可。

  近日国家“教改纲要”也指出,要建立择优、自主、推荐、定向、破格五种高考招生录取方式。其中,自主招生是近年来大多高校都比较青睐的招生方式之一。

  市一中49名通过清华、北大、上海交大、人民大学等高校自主招生的考生有个共同点:无论是学习能力、动手实践能力,还是合作探究能力都比较突出,综合素质较高。这正是他们赢得自主招生考试的重要因素。

  面对自主招生仍需理性

  从近几年的自主招生来看,学生高考成绩依然是获得自主招生资格的重要条件。另外,在获取自主招生入学名额的学生中,最多的还是校学生会干部或者某方面有特长的学生。学生干部有着积极外向的性格,组织能力和领导能力很强;有特长的学生比如音乐特长生、体育特长生、数理特长生等。

  面对自主招生,有一点必须明确,考生一定要考虑个人的实际情况:一是自己的高考成绩能不能达到该校最低录取线;二是准备填报的院校是不是自己心仪的院校。只有考虑这些情况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增加录取的希望,靠多报院校是不可取的做法,会浪费高三考生宝贵时间。

  此外,高校自主招生测试主要考查考生的综合素质和平时的知识积累,测试内容千差万别,考试大多侧重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思维品质和发展潜力,没有统一的考试大纲。而且各校考试题目每年都会更换。另外,自主招生淘汰率很高,也有很多偶然性因素,风险也比较大。对于时间紧张的高三学生来说,现在正处于高考复习的关键阶段,没有必要打乱原有的复习计划,更没必要参加培训班。

关注更新
返回本地宝首页

热点推荐

最新阅读

反馈